一家之言:海港申花输球尴尬,亚冠改制或成鸡肋。

直播频道:

近日,上海双雄海港、申花作为中超联赛的冠、亚军,在亚冠的客场比赛中大败而归,被淘汰出本赛季的比赛。这一结果引起了众多球迷的批评,似乎“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效应再次上演。

从上海媒体的角度出发,海港和申花能够从瑞士轮新赛制预赛阶段晋级到16强,已经是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因为以当前中超球队的战斗力和财力,对冠军有野心是不切实际的。在竞技层面上,当然要力争上游,但足球不仅仅是简单的竞技。

中超联赛的实力和影响力如何?中超俱乐部的实力如何?这些年来,球迷们应该都心知肚明。那些扯着“亚冠是为国争光”这个伪命题进行道德绑架的人,其实是很坏的。在法理上,除了国家队的赛事,俱乐部层面的洲际竞技并不算是“为国争光”。踢得好与不好,技术分数被“泰超”赶超,这些起起伏伏的主体都是中超。而“中超”是一个商业单元,就像意甲、德甲、西甲等等一样。

现在的亚冠已经没有了外援限制,有钱就可以堆砌出全外援全首发,但这样的产出和中国新质生产力企业汇聚全球贤才的产出是两码事。这样的虚荣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且浪费巨大。中超俱乐部无缘亚冠精英联赛八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商业角度来看,亚冠是个消耗巨大的绞肉机,比鸡肋更像鸡肋。那么为什么要参加亚冠呢?因为中国联赛天然不是以“亚冠预选赛”的定义出现的,球队是被动性参加亚冠赛事的。经济层面上,申花和海港参加亚冠所能拿到的收益仅占总计美元150万上下的一小部分,大约1000万人民币左右,相较于中超顶级俱乐部的工资支出1亿人民币而言只是冰山一角。与此相比,欧冠联赛中的意大利豪门国际米兰进入八强可获得的奖金远超过其工资支出。

多线作战的风险是很大的,这涉及到球队阵容厚度、轮换制、伤病情况等实际问题。此外,东亚的复杂旅程也是不可忽视的元素。在人才储备层面,中国有能力、有水平的球员已经越来越少,加上年龄、伤病等综合原因,很难支撑常态化的一周三赛。现实情况是,日韩替补就能和我们的头部球队的首发打得难解难分。

对于有联赛冠军竞争力的球队来说,联赛和亚冠孰轻孰重?是否应该田忌赛马?这对于管理层和真球迷来说并不是一个难的选择。其实具有同理心的自家球迷大多会拥护俱乐部的战略决策。作为商业体,球队只需要为自己的投资者和球迷负责即可,无需理会那些执着要求“在亚冠为国争光”的人。

近年来沙特足球投入重金谋求发展,其同城球队进入亚冠八强就是明证。然而在中国足球版图中消失的恒大俱乐部就是前车之鉴。尤其是那些言必提及恒大的伪球迷,也应该明白那家俱乐部如今的境况。中超最现实的自知就是每赛季前的“资质认证”——即“欠薪大览”。大概至少一半的中超俱乐部都是以谋求生存为首要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内行内战”的优秀难道不算是优秀吗?现在的中超有能力去“外战”吗?所以亚冠名额减少其实是一种解脱。更何况现在的亚冠可能只是个“鸡屁股”,中超球队或许更应该珍惜眼前的机会和资源,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和水平才是最重要的。

特约作者简介:耳东每,前沪上足球记者,曾长期报道上海足球、中国国家队等赛事新闻。后入营销圈多年,对市场营销、公关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善于从营销的角度观察并解析足球产业的相关动态和趋势。

原标题:一家之言:海港申花洲际赛场失利引热议——全新改制的亚冠或许只是“鸡屁股”?

栏目主编:陈华 文字编辑:陈华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来源:等(新华社等)

作者:特约作者 耳东海

以上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栏目立场。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